2025/07/02

人類數字模組的設計殘影

※以下內容為個人靈魂團隊觀點,僅供參考。

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人類文化裡那麼多「12」和「60」?
星座、生肖、月份、時間制、圓周360度……

這些看似是文化演化的結果,其實在我家團隊的說法裡,有更深一層的結構意義:

「早期人類的身體設計,是每隻手六根手指,每指五節;腳也是如此。」
也許這些數字不是文化巧合,而是設計殘跡

我們說的早期人類設計,是指最初版本的藍圖——

擁有六指五節、六方位感知等理想結構。
但後來,因為各方勢力的混亂衝突,這些設計遭受破壞與干擾。種種外部壓力與能量場變動,讓原本精密的架構被簡化或錯亂。

六指是過去「初版人類」的原始設計之一,只是在後來改版中退場,現在偶爾會「跑出來」,就像遊戲裡改版後沒刪乾淨的程式碼。直到現在,有些人還會天生就有六隻手指,這在基因學上稱為多指症,通常是顯性遺傳。

聽起來像神話?那就先看看這組數字:

雙手:6 × 2 = 12指
單手:6 指 × 5 節 = 30
兩手:30 × 2 = 60
雙腳同樣設計:60
全部肢體總數:60(手)+ 60(腳)= 120 個節點

這個「120」就是你現在身體被簡化前的設計總值。

那些你以為只是文化巧合的數字,其實⋯⋯

一開始我也懷疑,這聽起來就像什麼幻想設定,但仔細一想,人類歷史、制度與宗教裡,這些數字出現頻率異常地高:

與「12」有關:
  • 12 星座、12 月、12 小時制、12生肖、12時辰
  • 西方宗教:12門徒、12宮
  • 單位如「一打」=12(dozen)
與「60」有關:
  • 1 分鐘 60 秒、1 小時 60 分鐘(時間單位)
  • 360 度為一個圓(60 × 6)
  • 六十甲子
某些古老星曆法則中,120 是完整星位分布或能量循環的單元(例如:黃道十二宮每宮30度 × 4等分)

我們今天使用的時間單位、宗教系統、曆法分類等等,很可能都不是「人類發明的」,而是人類在演化與文化發展中,不知不覺在映射某個舊設計。

人類早已忘記自己為何會用這些數字,卻仍持續沿用這套系統——

當然,這些早期設計聽起來也許無法證實,甚至看起來像某種架空的假說。
也許真的是巧合,也許不是。只能說——聽起來還真有幾分可信。
總之,這些數字至今還留在我們生活裡,倒是事實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