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性知識不需要神秘,要公開
個人認為,靈性知識根本沒有保密的必要。
筆者主張靈性知識要公開、簡化、透明,因為:
- 真相不需要包裝
- 知識越能被驗證、被質疑,越不會出問題
- 學生能多方參考,自主思考,比崇拜單一老師/理論更安全
- 靈性不是特權,是工具
靈性是人類自我認識的一部分,它應該被攤在陽光下,而不是被拿來製造階級。
所謂的「靈性知識保密」,通常不是因為內容太高深,而是因為被人刻意塑造成高深。
所謂的「靈性知識保密」,通常不是因為內容太高深,而是因為被人刻意塑造成高深。
被保密的,通常是那些不希望(也無法)被檢驗/驗證的理論。
而那些刻意搞神祕、宣稱「只有我知道真相」「宇宙只對我說話」、或不斷暗示自己掌握某種「正統答案」的靈性老師/靈性工作者往往才是最值得警惕的。
原因其實很簡單:對人類的現實生活而言,這些知識一點用都沒有。
這邊說的保密,是指:你可能必須付出學費(通常高額)上特定課程、加入特定群體、或是通過某些「靈性門檻」,才能被告知所謂的「真相」。
如果一個知識真的對人類文明有價值,它不該靠神秘化來成立。
科學知識公開、哲學思想公開、心理學研究公開,人人都能學習,因為公開才能被討論、才能被驗證、才能避免走偏。
唯獨靈性圈某些人喜歡搞「秘傳」、「內門」、「只傳有緣人」、「智慧不能外流」這類神秘門檻。
但
真正高深的東西本來就很難懂,不需要人為保密。
真正沒用的東西只要包裝起來,就能賣得很貴。
如果一個靈性老師靠「稀缺資訊」來讓學生依附,那通常代表兩件事:
-
內容本身不足以用透明方式說服人。
他需要製造階級感與儀式感才能維持權威。
接著可能會有人跳出來說:
「那是靈性老師的專業,(高價)收費很合理吧?」
乍聽之下很合理,但這些人不是最常主張什麼「幫助眾生」「療癒世界」「提升地球頻率」嗎?
結果一到收費時,立刻變成「只開放給付得起的人」。
那請問:這到底是靈性服務,還是高端奢侈品?
如果你的使命是「幫助他人」,那為什麼你的愛只流向信用卡額度夠高的人?
如果你自豪自己在做「靈性公益」,那為何公益只針對有經濟能力的中產階級?
那些真正需要支持、在谷底掙扎的人,難道就因為錢不夠,就不值得被提升?
不是不能收費。不是不能把能力當成專業。
但如果你把靈性講得那麼偉大,那麼宏觀,那麼充滿愛與使命……
結果最後的現實邏輯是:「沒有錢,你不配被幫助。」
這就顯得格外諷刺。
甚至更殘酷的地方在於:
那些真正缺乏資源的人,正是最容易被迷惑、最容易被剝削的群體。
結果靈性圈反而成了圈養這些人的地方——但不是為了協助,而是為了讓他們購買下一堂課程。
靈性探索是一種「可為但非必需」的事情
知道自己的本靈是誰、來源於哪個維度、上面是哪位源頭、知道靈界及宇宙的運作,不會讓你突然飛黃騰達、事業起飛、人生大翻轉。你該上班賺錢還是要努力、人際關係不處理還是會炸掉,而情緒、創傷、壓力,也不會因為你的靈性出身而自動消失。
地球、社會上的不公不義及不合理的一切也不會因此改善,只是多了一個你認為聽起來合理的解釋,制度上的改革、環境的改善,還是要人類自己著手去努力。
靈性探索本來就是一種「可為但非必需」的事情。
它可以豐富一個人的內在視野,但從來不是生活的捷徑、不是現實工作的替代品、更不是什麼「人生金手指」。
如果一個老師把靈性講得很深澀難懂,那通常不是因為真相太深奧,
而是因為:
神祕能讓他保住權威。
模糊能讓他持續販售不可驗證的「答案」。
比起追那些「只有某老師知道的宇宙真相」,
更實在、更能真正改變人生的,是心理學。
心理學不是玄學,不會給你神祕感、也不會讓你覺得自己很特別,
但它會逼你面對真正的自己:
你的情緒模式、你的創傷來源、你的依附型態、你的盲點、你的防衛機制。
靈性講的是「我從哪裡來」。心理學講的是「我現在是誰」。
大部分人的痛苦不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靈魂來源,而是因為:
- 情緒管理有困難
- 自我價值感低落
- 人際邊界混亂
- 童年創傷沒有整合
- 習慣逃避,而不是面對
這些都不是靈性知識能解決的,反而是心理學更能提供可操作的、具體的方向。
靈性如果不能回到現實、不能讓人成為更成熟的自己,那就只是逃避,而心理學則會讓你把真正的問題挖出來、看見、處理、整合。
或者多看看社會學的相關書籍,對於社會、大眾及生活型態,能有更清晰的認識。
也因此,筆者我會盡可能的將我這些年所學習到的靈界/星際知識及觀點寫出來分享給各位,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抱持著看戲的心態,但這些人類無法驗證的事物,不管如何終究只是「故事」或「設定」。
但只要能讓人獲得不一樣的思考角度、或一些腦力的激盪,我覺得就是很不錯的收穫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