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9/01

光的三態及三位介紹

相關文章:《光以外的光,物質之外的物質》(概略提到光的三態及高維元素表)
維度生態圈及生命體構成》、《不同維度生命體的能力及文明樣貌

相關WIKI條目:天體光譜學顏色、可見光、電磁波譜

本篇延伸自塞拉的《感應能量:看自己是什麼屬性》,以光(電磁波)為主軸做一些相關的延伸解說
有興趣的人請務必先看這篇及筆者先前的相關文章,有個基礎概念再往下閱讀。
本篇文章最後會附上類似塞拉那篇的能量感應圖供讀者感受其差異。

警語:本篇極為非主流而較為硬核

  • 主流靈性圈極少在能量及相關科學領域著墨,故決定整理出來分享。
  • 本文涉及物理的自然科學領域,會提及關於光元素、光譜、能量學及屬性遺傳等內容,這些內容以人類現有科學技術完全無法驗證,僅供讀者概念上的參考。
  • 本篇會夾帶一些數字跟比例,但不會有任何物理公式。
  • 筆者無相關學術經驗及學位等,僅透過有相關知識的友人及靈魂團隊探討後的淺顯概念理解,如有專業人士指教,筆者無法對此回應。

塞拉那篇文章只是列出地球人類常見的屬性大分類供讀者體驗感受,對星際的各種非人種族來說依然是極小部分,會覺得不完整是正常,但其他屬性地球出現的機率較低,就不多做介紹。
→所有能量完全細分就可以做高維元素週期表了
→類似的屬性能量,不同人做起來感受就是不太一樣,這是有個體表現差異及能量技術的落差關係。

本篇文章結構:

光的三態

光位(構成星際生命的光元素類型) 

屬性能量處理

光位遺傳學 

光位能量體驗

光的三態

在上一篇概略介紹到光有三態變化,這三態描述的是星辰光在自然界或技術上呈現的「物理狀態」,可被生命利用。
※但對人類而言其他液態光及固態光能量過強,完全無法接近,僅星際高維生命可直接應用。
※本圖標示的數字僅供概念上的參考,實際因星際學術界流派不同會有所差異。

星辰光譜







低溫玻色光(玻色–愛因斯坦凝聚狀態的光。)(在宇宙中佔比:極低。)
為星辰死亡時會短暫出現,絕對零度下的固態光。

氣態光 (在宇宙中佔比:50%)
能量及結構稀薄、難以聚合。能量普遍流通,密度低。
人類目前儀器可偵測範圍與肉眼可見的光譜都是氣態光,僅佔氣態光的 1/5中段部分(即是全部光譜中的10%)。是人類少數能部分接觸與理解的光。
對人類來說是舒適的能量,對許多星際生命來說卻像是來到低氧環境,會感到不適(但他們並不需要氧氣,只是比喻)。

液態光(在宇宙中佔比:49%)
能量較高、密度較大。流動中帶有結構,能形成穩定能量流。
可被高維生命或技術引導使用,常作為能量傳輸或媒介。
對人類過強且危險,不易直接觀測或利用。但對大多星際生命是舒適的能量,
液態光同時是星辰、行星的血液(星球的血脈因此稱之為地脈/光脈)。
又俗稱光水
液態光及固態光中間的臨界狀態即是光酒。質感類似寒天果凍。

固態光(在宇宙中佔比:1%)(高溫玻色光)
能量與密度極高。光被「鎖定」成穩定結構,如晶體或結晶。
是玻色凝聚光的高溫版本,為在電弱統一溫度(人類想像並推測宇宙大爆炸才會出現的極限高溫)狀態下的光,物質跟能量等會全部難以區分,會變成果凍般的固態。
高維生命體可在極端條件下製造,甚至能食用作為緊急能量補充。
-

光位介紹
光位格式介紹

這三種光位都是組成星際生命體的格式,是重要組成成分。
可以想像光是如同線一樣交織成辮的生命能量編碼。
這三種之間只差在格式不同(結構複雜性及能量強弱),並沒有優劣之別,這三種一樣都是光屬性。不是上位光組成的一定就是高維生命,採用上位光的也有低維生物,採用基礎光也有高維生物。

※維度在我們系統理論是指構成生命體的法則多寡及複雜度。
※上位光生命體的狀態不好會衰退成其他下位格式,要恢復很不容易

屬性的能量處理

所有生命體都多少有佔比不同的光,因此普遍將光視為無屬性
通常屬性指的是因中位光與其他物質融合產生的其他能量屬性(如塞拉那篇介紹的多種能量)。
如果只有基礎光而沒有其他中位能量,就會稱做是無屬性生命
星辰光與上位光則被視為全屬性(即能使用其餘下位能量)。
如果是單一屬性就只能處理該單一屬性的能量,以此類推。
當然也有很多生物是擁有多重屬性,但不同個體間不見得能完全熟練掌握擁有的屬性。

無屬性跟全屬性

無屬性生命體種類相當多,但通常這樣的生命體大多都無法操控能量,僅少數採用此格式的生命體能操控能量(即使用魔法),這樣的無屬性生命體反而像全屬性一樣都能使用所有屬性能量,
但他們生理構造上處理能量的系統邏輯完全不同。

無屬性→把所有屬性的能量直接都化解成初始能量或基礎能量儲存體內,如果要輸出能量用還需要多一道轉換屬性的手續,直接輸出光屬性能量則不須轉換,這在效率上是最快的。

全屬性→能直接將其他屬性能量收進體內儲存,需要的時候直接抽調特定能量出來使用(但也擁有轉換屬性的能力)

▍光位遺傳

這種能量遺傳學跟人類基因遺傳學完全不同,並不是基因顯性還是隱性的問題。

→子代表現

三種光位的演化有上下順序的問題,所以上位光生命體的子代可以出現自身同等或以下的光位,但下位光生命體的子代沒辦法出現上位的結果。
→上位的光的結構比較多,下位有結構上的缺失,所以沒辦法突變出沒有的部分,在演化過程只會維持結構或逐漸丟失,這種逐漸失真的現象如同電腦檔案複製及轉譯的過程。

※其他中位能量在遺傳學上頂多就是產生冷熱偏移,反而不會有這種情形。

→編成及能量對應

子代的光位產生偏移,是因為能量編成技術上問題的偏差導致的劣化及生理缺陷。
(也是為什麼高維生命體繁衍大都要經過能量考試的原因)
如果編錯變成下位格式將導致能量無法對應使用,結構偏差較大讓子代無法吸收親代的能量,會在孕育的過程中流產。
但偏差不嚴重也能存活,只是在能量轉換上會比較辛苦並且效率變差。

附錄:不同光位的能量感應體驗

因星辰光及上位光的能量極為龐大,無法將其能量抽樣塞進電子圖檔中,會造成人類傷害。
故這裡的能量感應模擬僅提供靈視上的亮度體驗。(類似人類的科博館放置不同亮度的燈泡代替星辰),其餘的暗光、基礎光、中位光則有在圖上放入真實的能量。
圖片存圖或截圖會喪失功效,僅能在本篇文章裡進行感應。

以下升序:暗光→基礎光→中位光→上位光→星辰光。
也歡迎留言告訴我你體驗後的感受。
暗光

基礎光

中位光

上位光

星辰光
以上,感謝你的閱讀。

沒有留言: